近日,上海一位88歲的老人上了新聞熱搜。 這位老人一直與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相依為命,可後來兒子意外猝死。 之後,小區裏的老太太們,都想跟他談一場黃昏戀,為的是住進老人的房子裏來撈錢; 親戚們出於“關心”,都想讓他早點寫遺囑,為的是他的財產。 然而,老人近日卻把這套300多萬的房子送給了非親非故的水果攤主。 老人之所以這麼做,是因為他從這個水果攤主身上感受到了真心實意的愛。 據老人口述,兒子去世時,親戚中沒有一人前來悼唁,所有後事都是水果攤的小夥子幫忙料理。 一次夜裏,老人突發急性疾病,幸虧小夥子發現,並將他送到醫院,由於搶救及時,保住了老人的生命。 老人住院期間,需要有人照顧,可遺憾的是,自始至終他的所謂親戚,都藉口事務繁忙,沒有人前來探望。 唯獨小夥子,在非親非故的狀態下,滿懷愛心,白天賣水果,晚上照顧老人。 他的真誠打動了老人。 於是,老人邀請小夥子夫婦及其三個孩子,住進了自己的房子裏,從此他們變成一家人,相互照應,老人也因此享受到了幸福的晚年生活。 網友評論説:老人知恩圖報,小夥子好心有好報。 的確是這樣,這個感人至深的故事,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最珍貴的善良與美好,同時也不禁讓我們感嘆: 人生活在世上,需要愛與被愛。 否則,即便是擁有金碧輝煌的宮殿,也會活成一座孤島。哪怕吃着山珍海味,也會如同嚼蠟。 一個人,生活在世界上最大的樂趣不是金錢,也不是權利與地位,而是能夠感受到愛與被愛。 正如特蕾莎修女所説: “我們都不是最偉大的人,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來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,活着就是為了愛。” 有需要去愛的人,同時被人愛着,心中時時有一份愛的牽掛,才是一個人生存最大的意義。 而那個你愛着,和愛你的人,才是自己最寶貴的財富。 任何一個人,都需要愛和被愛 幾個月前,看過一則同樣暖心的視頻。 有一個82歲的老頭,自從妻子過世後,他就深陷憂鬱之中,每天除了盯着松鼠看,找不到別的事。 於他而言,太陽昇起、落下都只是時間的流逝,或許他的餘生,就是在等待生命的結束。 一天,他一個人去超市購物。 這時,一個叫諾拉的小女孩兒突然對他大喊:喂老頭,今天是我的生日,可以抱抱我嗎? 這突如其來的熱情竟讓老人忍不住熱淚盈眶,他抱着小女孩兒,脣邊微微顫抖。 自從小女孩兒索要了一個擁抱,老頭越來越開心了,現在小傢伙兒每週來看老爺爺一次,老人的生活重新注入了活力。 紀伯倫説過:“生命的意義就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聯結。” 而這種聯結,則表現在愛與被愛。 正如老人所言,“也許你不知道,這是我很久以來第一次感覺如此快樂,她向我展示了一種愛,我從來不知道這種愛的存在。” 人最大的幸福,是愛別人或被人愛。 最大的悲哀,是一個人孤零零的生活在世界上,沒有需要關心的人,也不被人關心。 做好的香噴噴的飯菜沒人品嚐,取得的成績沒人欣賞,跌了很大一跤沒人問疼不疼,甚至連一個看熱鬧的人都沒有。 別人都匆忙的走在自己的路上,正急着趕去關心自己想要關心的人,或者正被別人關心着,唯獨自己,形單影隻。 特蕾莎修女有一句很經典的對於貧窮的論斷: “我們以為貧窮就是飢餓,衣不蔽體和沒有房屋。然而,最大的貧窮卻是不被需要,沒有愛與不被關心。” 沒有愛的生命是乾涸的,更是貧窮的。 一個人不管多少歲,最大的幸福是有人愛,愛需要愛的人。 唯有愛,才是黑暗中透過來的那一縷曙光,讓我們的平凡的生命,一直有光亮。 愛能治癒一切傷痛 杭州保姆縱火案已經過了三年,幾個月前受害者林生斌終於選擇與自己和解。 他終於改了網名,終於願意接受眼前的新生活。 他説,讓過去過去,讓未來到來。 曾經的他真的是非常絕望。由於極度悲傷,神情恍惚,他不幸跌落山崖,多處骨折。 可即便身體上的傷痛再痛,也彌補不了心上的痛,他甚至一度希望自己也撒手解脱。 可所有的傷痛,最終都會因為愛而癒合。 事件發生後,他得到了全網、全國人民的心疼、鼓勵與愛。 懷惴這份大愛,他活了下來。 再後來,他熱心公益事業,建學校,災難面前捐款、捐物,疫情期間,他捐贈9萬多元的口罩,回饋社會,把幾年來收到的愛傳遞下去。 時光流逝,唯有愛是永恆,愛能治癒所有的傷痛。 當你心中懷有愛的種子,情感便會有所寄託。 當你知道有人在愛你,便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氣。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很多遺憾,或者失戀了,或者失敗了,又或者是失去親人、朋友。 然而, 過度的悲傷,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。 愛默生説:“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,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後,同時也幫助了自己。” 一個二十九歲的女青年向三毛求助,説她做着最底層的工作,住着最廉價的出租屋,物質和精神都貧乏到極致,找不到活着的價值。 三毛回覆她説:“在這個世界上,最深的快樂,是幫助他人,而不只是在自我的世界裏享受——當然,享受自我的生命也是很重要的。” 如果你正經歷生命的低谷,或者找不到生活的樂趣,或者無法改變眼前的困境,不妨暫時放下小我,心懷大愛,去愛你身邊的人,與他們建立友好的聯接。 有的時候,當你想從一個痛苦的圈子跳出來,或者跳進一個圈子,想要融入時,最好的做法就是去愛別人。 當你心懷大愛,就會變成一塊有強大能力的磁鐵,吸引你身邊所有被你愛的人,形成自己的磁場。 你只要在這個磁場裏被認可、被接納、有人愛,也有愛人的能力,就能得到充實與快樂。 所以,我們經常聽到,幫助他人,就是幫助自己。 請相信,這個世界有一種東西叫輪迴,很多時候,當你在愛別人的同時,好運與幸福一定會輪迴到自己身上。 戴維·布魯克斯在《第二座山》一書中,曾經提到過的“第二座山”的概念。 他説,人生要爬兩座山,第一座是關於自我的,即每個人都希望實現自我,越來越成功,越來越幸福,這是第一座山。 第二座山是關於別人的,是你為了別人,或者為了某個使命,寧願失去自我。 第一座山能帶來幸福,而第二座山則能帶來喜悦。 我們平時都在努力攀爬第一座山。 當經歷了生活的苦甜與得失後才明白,有時走出低谷,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 ,一定需要爬第二座山。 因為這座山裏,包含了人類大愛,也包含了更有意義的人生。 所以,讓我們學會去愛和努力被愛吧,正如下面這首小詩所寫: “一切的生活都是單調的,除非有了力量。一切的力量都是柔軟的,除非有了希望。 一切的希望都是蒼白的,除非有了愛。只要有愛,哪裏都是天堂。” |
|